机械科学与技术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aerospace engineering

机械动力学

  • 考虑结合部的无心磨床整机动态特性分析

    周启航;张超锋;张宏兵;

    无心磨床的磨削精度与其动态特性息息相关,而结合部又对动态特性有显著影响。然而目前有关无心磨床的动态特性分析很少考虑结合部。因此,本文首先对固定结合部、滚珠丝杠副结合部及滑动导轨副结合部刚度进行理论计算,并建立基于结合部的无心磨床精确有限元模型。之后开展整机的试验和有限元模态分析,通过前6阶模态参数的对比,验证结合部刚度计算方法和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探究滚珠丝杠副结合部刚度、滑动导轨副结合部刚度以及不同部件质量对动态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了整机薄弱环节,并给出了优化建议,随后揭示了不同结合部刚度和不同部件质量对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

    2025年10期 v.44;No.368 1677-1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0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结合局部最优分割的无人机室内定位新方法

    贺勇;余江涛;邓婷;

    为了实现无人机在无射频定位设备部署和无GPS信号条件下的室内精准定位,提出一种改进的局部最优分割方法。首先计算仿射变换以均衡化图像网格运动统计,通过Hessian矩阵最大化局部特征;其次使用栅格基准单元检测像素基团对,引入优化函数增大特征点所在栅格的权重,与邻域栅格进行比较得到最高隶属度;再次结合渐进采样一致性(PROSAC)算法,通过阈值设定剔除置信度较低的特征点对;最后采取旋转平移解耦(DRT)策略完成惯性测量单元(IMU)初始化预积分,解算空间位姿序列。设置弱光照、复杂纹理和视点变换条件下的飞行实验;分析飞行日志得出,多组实验的特征匹配准确率均在97%以上,运行耗时仅为其它组合算法的46%~72%,无人机的室内定位精度达到0.02 m,在综合环境下匹配效果良好,解决了特征匹配时间较长、准确率较低,匹配结果不准确的问题,且定位精准,具有较高的应用和参考价值。

    2025年10期 v.44;No.368 1686-1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8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含惯容器的仿生座椅隔振性能研究

    李茜;韩世昌;杨所;

    为提升车辆座椅的低频隔振性能,利用仿生隔振理论,提出了一种含惯容器的仿生非线性座椅结构。通过拉格朗日方程建立座椅的动力学模型,采用位移传递率进行隔振性能的理论分析,并建立车-座椅-人系统,基于Simulink在不同路面激励下对不同座椅的振动响应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惯容器使仿生座椅产生反共振频率,在该频率附近表现出优异的隔振性能;含惯容器的仿生座椅可以有效隔离各种路面传递的低频振动,提高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乘坐舒适性。

    2025年10期 v.44;No.368 1696-17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0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3-RRR机构驱动的仿生跳跃机器人设计与实现

    刘彦伟;王贤哲;李博文;高文静;李淑娟;

    在灾害救援、军事侦察等任务中,传统机器人常因连续不可控的跳跃特性难以适应动态环境。本文提出一种蓄能与跳跃动作可独立控制的仿青蛙跳跃机器人。该机器人腿部为3-RRR空间并联机构,可以模仿青蛙后腿蹬地跳跃动作,由单个舵机驱动锁存释放机构实现腿部跳跃机构蓄能与瞬态跳跃动作的独立控制。通过理论建模和仿真模拟,分析了机器人的驱动力需求与跳跃性能。仿生机器人样机跳跃实验进一步验证了仿生设计的有效性,机器人可以实现可控跳跃,跳跃距离达到20倍体长。

    2025年10期 v.44;No.368 1707-1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6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螺杆转子型线正向设计的控制点自适应优化

    高宗;何雪明;孙维杰;

    为解决转子型线设计开发困难和型线性能较差问题,提高转子型线设计效率,本文从转子型线的正向设计展开研究。运用NURBS理论和最小二乘法求解型线控制点,利用综合性能指标和坐标轮换法对控制点进行自适应优化,将原始型线和优化型线的性能参数进行对比,并对优化前后的转子进行流体仿真。结果表明:在进行控制点自适应优化后,转子型线性能参数中接触线长度有所减少、泄漏三角形面积有所变小和面积利用系数略微变大,双螺杆压缩机的出口压力提高,其密封性能得到提升,说明了控制点自适应优化效果。

    2025年10期 v.44;No.368 1713-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6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精密制造与加工

  • 损伤演化模型对钛合金精整加工数值仿真精度的影响研究

    史丽晨;杜林珅;豆卫涛;康凯;

    采用有限元仿真方法对钛合金进行切削机理研究时,不同的损伤演化模型及其参数的设置极大地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本文通过ABAQUS建立了三维钛合金精整车削模型,采用不同的损伤演化模型(断裂能、失效位移)模拟了Ti6Al4V车削过程,针对建模时损伤演化模型中失效位移难以合理取值的情况,给出了一种失效位移取值方法。根据单元尺寸设置三组不同失效位移值进行切削仿真,然后总结失效位移取值规律,最后对比了两种损伤演化模型对切削力、切屑形貌、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用相同的工艺参数条件下,失效位移取值与单元格尺寸相近时具有更准确的仿真精度,基于失效位移的损伤演化模型较断裂能的损伤演化模型使用更为简便,与试验具有较好地一致性。

    2025年10期 v.44;No.368 1721-1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9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TA15钛合金L-PBF成形过程气孔数值模拟及工艺参数研究

    杨来侠;戴杰;慎松;张恒;李庆宇;陈祯;

    激光粉末床熔融(L-PBF)逐点、逐线、逐体成形的特点往往会产生难以控制的缺陷,气孔是影响L-PBF成形件质量的典型缺陷之一,因此研究气孔对提高L-PBF成形件力学性能很有必要。本文考虑材料随温度变化的热物性参数,基于离散元法(DEM)建立了TA15钛合金L-PBF成形过程熔池介观尺度的多物理场数值计算模型,利用流体体积(VOF)法对熔池自由表面进行追踪模拟,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FLOW-3D软件对TA15钛合金L-PBF成形过程的气孔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激光功率P和扫描速度v对熔池气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和扫描速度的降低,熔池深度呈增大趋势,气孔数量增多,熔池内产生孔隙的激光能量密度阈值E=0.043 3 MJ/(m·s~(1/2))。

    2025年10期 v.44;No.368 1732-1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9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叶片重构模型的自由曲面变形修正方法

    张学乾;琚春;梅杰;刘佳;

    针对叶片前后缘曲率变化快,叶片脱模后可能存在弯扭变形,导致整个叶片在抛磨时的加工误差主要集中在前后缘处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自由曲面变形的叶片重构模型修正方法。首先,利用PCA方法实现叶片快速粗配准;其次,将配准结果作为ICP算法的初值进行迭代计算,得到优化后的精配准模型;再次,通过自由曲面变形算法得到叶片重构模型和叶片理论模型之间的坐标变换参数;最后,将优化后的参数再次作为ICP算法的初值进行精确配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算法相比较传统PCA和ICP二次配准算法,配准最大误差绝对值由2.76 mm降低到0.2 mm,将该配准结果用于优化叶片表面加工余量分布,实验结果表明,抛磨后叶片前后缘粗糙度小于0.4μm,轮廓度误差小于0.08 mm,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025年10期 v.44;No.368 1738-1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6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考虑工件变形的钛合金侧铣力预测方法

    田星峰;茅健;刘钢;赵嫚;

    为了提高考虑刀具与工件时变接触关系的铣削力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考虑材料应变软化和工件变形的铣削力预测方法,揭示高应变速率下材料的本质属性。首先,基于TANH材料本构模型并结合斜角切削理论建立微元切削力模型,考虑切深对工件的变形,引入欧拉-伯努利梁理论计算工件的弹性变形,获得更准确的切削力。其次,设计铣削测力正交试验,将试验与仿真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平均误差在X方向最大误差12.71%,在Y方向最大误差11.28%,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2025年10期 v.44;No.368 1746-1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7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DLP成形工艺的柔性点阵结构疲劳特性研究

    王炜;纪小刚;方创;牛国法;

    集轻质、高强、吸能优势于一体的点阵结构力学性能备受关注,然而由于结构的复杂性其疲劳寿命难以精准预测。受启于BCC和SC单胞的几何构型,衍生设计出SC-BCC单胞,分别对其周期性扩展,并利用DLP成形工艺制备出三种柔性点阵结构;利用应变水平下的成组法获取材料疲劳性能参数,结合数值模拟预测点阵结构疲劳强度;通过低周疲劳实验,获取离散数据构建S-N曲线,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实验获取的S-N曲线高度符合幂律关系。同相对密度下,绝对疲劳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胞构型,归一化后的疲劳强度差别不大。

    2025年10期 v.44;No.368 1755-1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0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仪器、仪表科学与技术

  • Convformer-NSE融合多源信号的开关磁阻电机故障诊断

    韩厚宏;宋俊材;陆思良;王骁贤;

    针对现有开关磁阻电机高阻接触故障研究较为匮乏、多源信号复合故障分类识别精度有待提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结合Transformer的Convformer-NSE模型融合多源信号的开关磁阻电机高阻接触故障及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搭建了开关磁阻电机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实验平台,并通过非侵入式方法采集电机定子绕组电流以及电机轴承振动信号分别作为高阻接触故障、轴承故障信号;其次,通过Convformer-NSE模型融合电流、振动信号的全局和局部信息,实现了对电机原始信号自动提取特征并识别分类的过程;最后,通过与相关模型方法的对比实验验证,所提方法可以精确识别高阻故障相位置和轴承故障类型,分类准确率可达100%。此外,在不同噪声环境下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可靠性。

    2025年10期 v.44;No.368 1763-1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12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MMI-SSVP的机床轴承故障特征提取应用研究

    康怡;刘韬;施庆华;王振亚;

    基于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SVD)重构能够有效分离和抑制监测信号中的随机噪声分量,但其性能受限于轨迹矩阵的构造、有效分量评估选择等因素的影响。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互信息(Min mutual information, MMI)自适应累加奇异值子对(Sum singular value pairs, SSVP)优化框架并应用于机床轴承故障信号的特征提取。首先,采用反对角平均法计算奇异值(Singular value, SV)和奇异值向量,利用SV对子信号能量的表征能力得到奇异值子对(Singular value pairs, SVP);然后,基于MMI指标自适应获取最佳重构分量,避免了过降噪或欠降噪;同时,利用MMI和奇异值比(Singular value ratio, SVR)指标联合确定Hankel矩阵的最优分解维数。最后利用主轴故障轴承数据以及工业现场某加工中心进给系统轴承故障数据验证了MMI-SSVP方法的有效性。

    2025年10期 v.44;No.368 1774-1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2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改进YOLOv5s的轻量化轴承缺陷检测方法

    彭晏飞;李冬雪;陈曦涛;

    针对现有轴承缺陷检测模型准确率低、参数量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5s的轻量化轴承缺陷检测方法。首先,采用改进的EfficientViT-B0重构YOLOv5s特征提取网络,在降低模型计算量与复杂度的同时,提取更深层的语义特征信息;其次,为解决难易样本失衡的问题,设计一种F-CIoU作为损失函数,提升检测框的定位回归精度与鲁棒性;最后,采用基于多重注意力机制的动态头(Dynamic Head, DyHead),强化特征语义信息,进一步优化对轴承表面损伤的分类与定位。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YOLOv5s的map@0.5达到了93.8%,参数量和计算量分别降低了42.3%和51.9%。该算法在保持较高精度的同时,满足工业检测部署的轻量化需求。

    2025年10期 v.44;No.368 1785-1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0K]
    [下载次数:10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多因素影响下的压缩机压缩系统可靠性建模与评估

    易春兰;张斌;宋宇飞;牟晨;胡嘉蕊;

    随着现代大型机电系统的智能化、数字化和集成化程度不断提高,传统的可靠性建模与分析技术已不能满足以认知不确定性及相关失效为特点的现代复杂系统的评估需求。将区间分析方法与贝叶斯网络结合,建立区间贝叶斯网络,采用区间的形式对部件失效率进行描述;在区间贝叶斯网络框架下,融合Copula理论对系统中的相关失效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基于区间贝叶斯网络的复杂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评估方法。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某压缩机压缩系统的可靠性建模与评估中;通过对实际系统的分析,表明建立的多因素影响下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2025年10期 v.44;No.368 1793-1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运载工程

  • 时速400 km动车组最不利隧道交会气动效应分析

    杨斯涵;刘钊;刘峰;陈大伟;

    基于三维、非定常、可压缩流动的雷诺时均方程和标准k-ε双方程湍流模型,使用滑移网格技术,对两时速400 km动车组在最不利隧道中央交会时的瞬变压力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列车的等截面车体同一列车高度,随着列车纵向长度的增加,列车表面所受的压力的正峰值,峰峰值都随之减小,而负峰值基本保持不变。隧道壁面压力在距隧道入口0~160 m范围内,隧道壁面压力变化幅值随着距隧道入口的距离增加而缓慢增大,在160~324.75 m范围内迅速增加,在324.75 m处达到最大值16 460.74 Pa。随后在324.5~520 m范围内迅速减小,520~649 m范围内缓慢减小至3740.33 Pa,压力变化幅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最大相差340.1%。

    2025年10期 v.44;No.368 1801-18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4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航空、宇航工程

  • 三角形截面斜圈弹簧力学性能研究

    王建平;马恩琪;毛晓彬;普德喜;张鹤言;

    斜圈弹簧由于具有良好的非线性刚度特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高性能动密封结构的弹性元件。但斜圈弹簧应用于高温动密封结构时存在压缩量较小、回弹性不足等问题。本文提出斜圈弹簧衍生设计新思路,通过改变斜圈弹簧基面形状,设计一种三角形截面斜圈弹簧。以三角形截面斜圈弹簧为研究对象,建立参数化数学模型,从理论计算、有限元仿真和试验方面计算其载荷-位移曲线,并对三角形截面斜圈弹簧的结构参数进行参数化分析。研究得出弹簧结构参数对其刚度的影响,证明了弹簧结构参数相同时,三角形截面斜圈弹簧具有更大的压缩行程。

    2025年10期 v.44;No.368 1810-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6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飞翼飞机非线性电动舵回路鲁棒滑模故障估计观测器设计

    刘聪;钱坤;丁奇;

    针对飞翼飞机非线性舵回路出现未知执行器故障类型,设计了一种鲁棒滑模观测器故障估计方法。首先通过分析舵回路非线性工作特性,综合考虑舵回路故障类型及原因,构建了非线性舵回路故障特性模型。其次,针对非线性舵回路给出设计滑模观测器总体程式,考虑舵回路非线性特性提出优化的观测器设计方案,并将观测器增益矩阵转化为线性矩阵不等式约束下的优化问题,对于故障未知情形提出自适应律修正滑模增益方案,确保观测器输出误差构成的滑模运动到达并始终维持在滑模面。最后,基于滑模等价控制输入方法给出非线性舵回路故障估计律,并开展了仿真算例研究。

    2025年10期 v.44;No.368 1820-1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6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A100钢J-C本构参数的逆向识别

    贾宗强;白海清;王羽;张鑫何;张乐;张祎;

    为解决A100钢材料本构模型缺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试验设计的Johnson-Cook(J-C)本构模型参数的逆向识别方法。根据A100钢J-C本构参数的敏感度分析结果和参考值确定试验设计的因素和水平,进行铣削加工过程的有限元仿真,建立本构参数对铣削力的回归预测模型,从而将参数识别问题转换为求解函数的最小值问题,再利用线性递减权值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得到了在较大铣削速度水平区间内能保持较好仿真精度的A100钢J-C本构模型。通过与铣削实验结果对比表明:利用所得J-C本构进行有限元仿真,其铣削力仿真结果的最大误差仅为11.31%。验证了本构参数的准确性和逆向识别方法的可行性。

    2025年10期 v.44;No.368 1828-1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8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侧向力消除方法在飞机重量重心自动测量技术中的应用

    刘颖茜;王靖;司冀;韩伟;王明蕾;

    针对飞机称重试验中侧向力对重量重心测量结果的影响,设计了一种侧向力消除方法,简化了飞机重心计算公式。搭建了一套飞机重量重心自动测量系统,采用全站仪实现无水平参考面的飞机姿态调节,使测量方案更为简洁。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重量测量误差、重心坐标测量误差、姿态调节精度均满足试验要求,试验效率与精度均有所提高,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2025年10期 v.44;No.368 1838-1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7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倾转涵道螺旋桨桨毂及变距机构设计方法

    宁慧子;俞志明;曾楚京;杨昌发;

    为了满足倾转涵道螺旋桨无人机的直升机模式和固定翼飞机模式飞行,倾转涵道螺旋桨的桨距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桨毂机构与变距机构是变距涵道螺旋桨能够完成变距操纵的主要部件。以倾转涵道螺旋桨无人机为研究对象,分析变距机构原理,研究变距机构的操纵形式。根据无人机螺旋桨参数,计算分析桨毂机构中关键零件的受力情况,进行桨毂系统关键零件的强度分析,设计该无人机的倾转涵道螺旋桨桨毂机构及变距机构,分析桨毂及变距机构的控制方式,研究该机构的传动比。

    2025年10期 v.44;No.368 1845-1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1K]
    [下载次数:5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机械科学与技术》征稿简则

    <正>本刊由西北工业大学主办,1981年创刊,月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选定的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1)本刊刊登的学术论文主要包括:机械科学与技术的理论研究,设计计算,机构分析,实验研究,涉及机械工程的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CAD/CAM及机电一体化、学科发展前沿的领先成果。

    2025年10期 v.44;No.368 1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国际设备工程与管理》(英文)征稿启事

    <正>《国际设备工程与管理》为学术性英文期刊(ISSN 1007-4546),季刊。现主管单位为工信部。由西北工业大学主办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设备工程与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它的特点是以工为主,工管结合;以机为主,机电结合。并涉及技术、经济及管理等方面的相关内容。本刊的报导重点是与设备相关的应用技术和工业管理等方面的相关学术论文。现诚征2026年第1期(2026年3月30日出版)的稿件。

    2025年10期 v.44;No.368 1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