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科学与技术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aerospace engineering

机械动力学

  • TBM主驱动系统多源汇流均载特性

    姚狄炀;胡玉梅;赵瑾楠;许立新;龙斌;

    为了探明直径13 m级大型岩石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s, TBM)主驱动传动齿轮系统在掘进工况载荷下多源(含10组动力源)汇流的均载特性,该文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TBM主驱动系统瞬态动力学有限元模型,研究了主轴承游隙、主动驱动小齿轮在不同位置情况下各齿轮啮合接触力大小以及齿轮均载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主轴承游隙以及主动驱动小齿轮位置调整,可以大幅提升TBM主驱动系统多源汇流的均载性以及同步性。同时,可以通过提升制造、安装精度以及大齿轮刚度的方式来减小齿轮啮合接触力波动。

    2025年07期 v.44;No.365 1107-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7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4 ]
  • 囊式气动软体驱动器负载特性分析与跟踪控制

    朱庆;江堤;赵虎;涂德浴;刘庆运;

    为了设计功率体积比大、结构简单、可柔性接触的高伸缩比驱动器,提出了一款膨胀型囊式气动软体驱动器。采用一种变截面气缸法进行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并设计了软体驱动器位置伺服控制器,以实现该型驱动器对期望轨迹的跟踪控制。首先,依据柔性接触和弹性体为接触目标的需求,建立了该驱动器驱动弹性体的动态特性数学模型;其次,搭建软体驱动器负载特性实验平台,通过实验结果与仿真数据的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分析弹簧刚度和恒压源压力对软体驱动器驱动特性的影响。再次,结合动力学模型和基于有界的滑模控制策略,设计了软体驱动器位置伺服控制系统,并利用Lyapunov函数理论证明了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最后,通过轨迹跟踪实验表明了位置伺服控制系统在变负载条件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为膨胀型软体驱动器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2025年07期 v.44;No.365 1118-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3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8 ]
  • 7自由度类肌腱驱动仿生机械臂的设计及运动分析

    章宇;陈赛旋;

    为提升仿生机械臂人机交互过程中的柔顺性及安全性,提出一种7自由度类肌腱驱动仿人机械臂的设计方法。在研究人体上肢生物学仿生机理的基础上设计了类肌腱驱动机构、张力放大机构及串并联混合腕部机构,实现了肩关节的模块化设计、肘关节的柔性张力放大以及腕关节的高灵巧运动。为解决绳索驱动机构运动过程中张力下降的问题,提出被动运动的绳索张紧机构设计方法,在运动过程中实现绳索的快速张紧,以达到恒定的驱动力输出,保证机械臂末端运动精度。此外,基于螺旋理论分析腕关节3-UU并联机构的自由度,验证了关节运动范围及球面纯滚运动实现的可行性。建立了机械臂十轴耦合模型,推导了机械臂正逆运动学算法,并通过仿真验证算法的正确性。采用蒙特卡洛法分析机械臂的工作空间,对类肌腱驱动仿人机械臂的样机开发及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025年07期 v.44;No.365 1127-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5K]
    [下载次数:10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 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自耦PID控制策略

    黄利容;曾喆昭;章禛昊;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控制系统存在非线性、参数不确定性以及外部扰动等问题,根据自耦PID控制理论提出了一种自耦PI控制方法。该方法将PMSM系统中速度环与d-q轴电流环的已知或未知内部动态分别定义为3个总扰动,并在PMSM系统的速度环设计一个自耦PI虚拟控制器来获得q轴虚拟电流指令,从而将非线性不确定欠驱动系统等价映射为虚拟全驱动的线性扰动系统。据此设计了基于速度因子的自耦PI控制器模型,在复频域分析了整个控制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和抗扰动鲁棒性。仿真和实验结果都验证了自耦PI控制方法,不仅具有良好的抗扰动鲁棒性,而且具有良好的响应速度与稳态性能。

    2025年07期 v.44;No.365 1136-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5K]
    [下载次数:8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小样本下MTF和CBAM-IGPN的柴油机气门故障诊断

    王立佳;黄国勇;

    针对柴油机气门早期故障特征不明显以及故障样本数量不足导致故障诊断识别精度低的问题,提出在小样本下基于马尔可夫变迁场(Markov transition field, MTF)和融合卷积注意力机制模块并改进嵌入网络的高斯原型网络(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improved gaussian prototype network, CBAM-IGPN)的柴油机气门间隙故障诊断研究。首先,根据柴油机缸盖振动信号特性,将缸盖的一维振动信号通过MTF编码成二维特征图。其次,通过改进GPN中的嵌入网络,将初始嵌入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进行改进为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DCNN)提高模型对特征图深层信息的挖掘,在DCNN的卷积层中加入CBAM增强模型对重要区域的注意力。最后,将编码后的特征图输入到CBAM-IGPN中训练并进行测试得到分类结果。结果表明,该文所提方法在小样本条件下对柴油机气门故障诊断精度更高。

    2025年07期 v.44;No.365 1143-1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1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加权精细复合多尺度散布熵与改进贝叶斯网络结合的轴承故障诊断

    仝兆景;孟令强;唐晋豪;吴鹏;

    针对多尺度散布熵方法无法准确估计信号复杂性的问题,为更精确地提取轴承振动信号的故障特征,将加权精细复合多尺度散布熵(Weighted refined composite multiscale dispersion entropy, wRCMDE)引入到轴承故障特征提取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wRCMDE与改进贝叶斯网络相结合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通过计算不同故障振动信号的wRCMDE,并选取合适尺度下的多个wRCMDE值作为特征向量形成特征样本,输入到改进萤火虫算法优化的贝叶斯网络中进行故障分类识别。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将所提方法与基于多尺度散布熵和精细复合多尺度散布熵的故障特征提取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识别滚动轴承的故障类型,且识别率更高。

    2025年07期 v.44;No.365 1151-1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0K]
    [下载次数:6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一种改进型PWM-DITC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抑制策略

    黄朝志;代礼祥;孙燕文;吴玉良;

    开关磁阻电机PWM控制策略中发波信号在励磁相有延时,导致交换相合成转矩脉动过大。对该问题做出了分析,结合脉宽调制技术和改进发波原理,提出一种改进型PWM-DITC(Pulse width modulation technology-direct instantaneous torque control)控制策略。通过改变励磁时刻与退磁时刻发波信号的衔接,励磁相和退磁相采用不同类型的发波信号,解决信号延时问题,减小转矩脉动。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所述控制策略进行验证,证明改进型PWM-DITC控制策略能够克服绕组励磁延时的问题,抑制转矩脉动,论证了观点的可行性,具有良好的实际研究价值。

    2025年07期 v.44;No.365 1159-1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25K]
    [下载次数:4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复合材料风机叶片结构力学特性和强度分析

    吕安强;魏伦;

    为研究风压、离心力以及重力对叶片结构特性和材料强度的影响,该文建立了1.5 MW风机叶片模型,结合复合材料铺层,利用流体力学法(Computaional fluid dynamics, CFD),计算叶片气动载荷分布并加载至叶片表面,分析叶片在不同风速、转速以及相位角下的应力、位移和强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叶片的最大位移、最大应力以及最大逆保留因子(Inverse reserve factor, IRF)随转速变化符合三次多项式规律。应力和IRF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叶片展向0.2R和0.3R~0.7R处;最大位移和最大应力在风速较小时随相位角变化明显,最大IRF在各风速下随相位角变化都比较明显;最大IRF随相位角变化的曲线呈W型,其拟合曲线符合2阶Fourier函数。该文研究成果可为叶片设计或运维监测提供理论和数据参考。

    2025年07期 v.44;No.365 1169-1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9K]
    [下载次数:8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精密制造与加工

  • 超声冲击处理对316L不锈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许俊龙;刘超;徐冠华;陈洋;

    分析了超声冲击处理对316L不锈钢残余应力、冲击韧性、显微硬度的影响,并结合超声冲击前后316L不锈钢的微观组织与断口形貌,探讨了超声冲击处理对316L不锈钢力学性能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316L不锈钢经过超声冲击处理后其表面残余拉应力转变为残余压应力,平均x轴向和y轴向残余应力的转换率分别为204.97%与198.74%;纤维区面积增大,韧窝尺寸和深度明显变大,导致316L不锈钢夏比冲击断裂过程需要吸收更多的能量,使得316L不锈钢的冲击韧性得以提升;超声冲击能够导致金属材料表面产生剧烈的塑性变形,进而调控了其表面残余应力分布状态、细化了表面晶粒、提升了表面显微硬度从而综合改善了冲击韧性。

    2025年07期 v.44;No.365 1179-1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2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滚珠丝杠副精密运动平台全行程定位精度预测及补偿

    唐勉志;唐皓;

    定位精度是衡量精密运动平台运动准确度的关键指标。该文通过分析高精度精密运动平台滚珠丝杠副的误差源,揭示定位精度传递规律,提出了一种以滚珠丝杠副为主要研究对象,覆盖宏(10 mm)、小(1 mm)、微(0.1 mm)行程尺度下的精密运动平台全行程定位误差预测及补偿方法。首先,分析精密运动平台滚珠丝杠副的机械结构特点,提炼误差源信息。其次,分别分析滚珠丝杠副安装误差、装配误差和导程误差的形成特点,解耦各误差项信息,建立以滚珠丝杠副为对象的精密运动平台综合定位误差模型。最后,基于滚珠丝杠副-定位误差模型,分析宏、小、微行程下精密运动平台定位误差成因机理,揭示不同行程下滚珠丝杠副误差参数与精密运动平台定位误差的映射规律,形成全行程定位精度预测与补偿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根据该误差模型,分别对20、2、0.2 mm行程下精密运动平台定位误差进行补偿,结果分别从13.7、7.9、4.6μm下降到2.0、1.5、1.0μm以下,精度有明显的提升。

    2025年07期 v.44;No.365 1188-1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5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 ]
  • 硬质合金螺纹牙型凹槽激光车削加工

    戴瑶;王成勇;杜策之;郑李娟;丁峰;

    由于硬质合金内部WC颗粒的高耐磨性和高硬度属性,使用常规加工技术进行加工时会造成刀具的快速磨损以及裂纹产生,制备而成的螺纹也存在着精度低、表面破损、微小形状处难以控制、制造柔性弱等问题,而激光加工技术的使用也仅限于二维平面的纹理结构。因此,对复杂三维螺纹形状的激光控制成型研究意义重大。提出激光车削的方式,以硬质合金复杂螺纹牙型为研究对象,利用皮秒激光对硬质合金棒材表面进行车削加工。结果表明,螺纹牙型与激光扫描速度和进给量的组合匹配密切相关。在固定激光功率和主轴进给量下,随着激光扫描速度的降低,获得的牙型深度逐渐增加,而材料去除率与激光扫描速度则呈现非线性关系。在35 mm/s的激光扫描速度下最佳材料去除率为5.95×10~(-3) mm~3/s,获得牙型凹槽表面质量较好。

    2025年07期 v.44;No.365 1200-1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9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汽车悬架下节叉多工况结构拓扑优化设计

    丁华锋;李红兵;陈朝鹰;程清思;

    针对汽车悬架下节叉结构复杂受载情况所导致的轻量化设计难度大的问题,该文利用拓扑优化方法对其进行结构优化设计。以某汽车悬架下节叉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线性加权和法建立了下节叉结构多工况拓扑优化数学模型,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子工况的权重系数,最后基于ANSYS软件进行求解计算,得到了下节叉结构的多工况拓扑优化结果。重建优化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下节叉在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质量减少了14.58%,可为实际工业生产提供参考。

    2025年07期 v.44;No.365 1207-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6K]
    [下载次数:10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8 ]
  • 微织构几何参数对硬质合金干摩擦性能的影响

    赵镇;马廉洁;韩智斌;王乐;周云光;

    利用飞秒激光加工技术在YG6硬质合金表面加工出9种不同几何参数的沟槽型织构。通过摩擦磨损实验,根据干摩擦条件下织构化硬质合金表面的摩擦因数和磨损形貌,结合犁沟效应分析了沟槽型微织构的减摩机理。结果表明:合理参数的织构化表面比光滑表面具有更低的摩擦因数和更好的耐磨性。表面织构通过储存磨屑和对陶瓷表面硬质点的切削来影响接触界面的摩擦磨损行为。织构的宽度越大,对硬质点的切削和对磨屑的储存作用越大。织构的间距通过影响织构密度进而影响减摩效果。

    2025年07期 v.44;No.365 1215-1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1K]
    [下载次数:5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仪器、仪表科学与技术

  • 电流时域同步平均残差特征统计的滚珠丝杠故障定位方法

    段洪春;伍星;王贵勇;王东晓;柳小勤;

    滚珠丝杠是数控机床的关键传动部件之一,针对其容易出现磨损、点蚀等故障,将导致车床刀具磨损、加工精度降低。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时域同步平均残差特征统计的滚珠丝杠故障定位方法,通过采集滚珠丝杠的电机电流信号,利用基于相位的时域同步平均方法,估计确定性信号,通过从原始信号中去除确定性信号来突出残差信号中与故障相关的信号,对残差信号提取特征值,用核偏最小二乘法进行故障检测,对滚珠丝杠进行故障识别和定位。

    2025年07期 v.44;No.365 1221-1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7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 ]
  • 零相位白化联合NOGS的轴承稀疏故障特征提取及应用

    王亚南;刘韬;褚惟;缪护;

    针对滚动轴承低信噪比条件下微弱故障特征难以提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ZCA白化(Zero-phase component analysis, ZCA)和非凸重叠组收缩(Non-convex overlapping group shrinkage, NOGS)的故障特征提取方法。首先,对轴承振动信号进行ZCA标准化处理,降低数据间的相关性,以提升故障的冲击成分;其次,利用非凸函数稀疏性强的特性建立非凸重叠组收缩模型提升模型,改善特征提取精度;针对NOGS参数选择依赖先验知识的问题,引入二进制周期序列进行公式化参数求解,结合优化最小化(Majorize-minimization, MM)算法得到NOGS的稀疏解。最后,通过仿真故障信号和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轴承实际故障信号进行验证,相较于经典重叠组收缩(Overlapping group shrinkage, OGS)、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和最大峭度解卷积(Maximum correlated kurtosis deconvolution, MCKD)的降噪效果,ZCA-NOGS的特征提取效果更明显,且改善了传统L1范数在故障特征提取时高振幅脉冲的能量被抑制的问题。

    2025年07期 v.44;No.365 1228-1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0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行人下肢生物力学计算模型和aPLI腿型生物仿真度比较

    崔世海;杨宇;闫晓晓;李海岩;贺丽娟;

    为了探究行人下肢有限元模型与先进行人腿型冲击器(aPLI)在行人保护碰撞测试过程中响应的差异性,基于2021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行人保护评价指标,对国人第五十百分位行人下肢有限元模型和aPLI腿型有限元模型在跑车(RDS)、家庭轿车(FCR)、多用途车(MPV)和运动型多用途车(SUV)这4种不同简化车型中的运动学响应及下肢碰撞损伤进行比较,同时在SUV车型中进行刚性腿(TRL)碰撞仿真以评估发动机罩前缘对行人骨盆造成的损伤。结果表明:在4种不同车型碰撞仿真中,行人下肢有限元模型与aPLI腿型在运动学响应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损伤评估方面,行人下肢有限元模型胫骨弯矩最大值均小于aPLI腿型,未设置长骨和韧带失效的行人下肢有限元模型股骨弯矩最大值相比设置失效形式的下肢有限元模型与aPLI腿型更接近;在RDS车型碰撞仿真中,未设置失效的行人下肢有限元模型股骨弯矩最大值与aPLI腿型差异较为明显;行人下肢有限元模型在下肢损伤评估方面更为全面。

    2025年07期 v.44;No.365 1239-1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4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运载工程

  • 考虑电磁制动影响的纯电动汽车传动齿轮疲劳寿命分析

    杜进辅;武兴荣;

    纯电动汽车制动方式有别于传统摩擦制动,电磁制动在主动轴产生的反向扭矩改变了传动齿轮的工况,从而影响其服役寿命。基于CLTC分析了电动汽车传动齿轮的应力-时间历程,并分别计算了考虑电磁制动影响以及摩擦制动单独作用下齿轮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电磁制动影响下,主动小轮的接触和弯曲疲劳寿命均有所减少。因此,在纯电动汽车传动齿轮疲劳寿命的高精度计算乃至其剩余寿命的精确预估中,电磁制动介入的影响不可忽视。

    2025年07期 v.44;No.365 1246-1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1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互联空气悬架整车平顺性智能控制方法

    余一凡;陈双;

    为提高互联空气悬架整车平顺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灰狼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指数函数改进收敛因子非线性化,增强算法广度搜索和深度搜索能力;其次为防止灰狼种群多样性遭到破坏,利用Chebyshev混沌映射方法来初始化灰狼种群;接着提出动态权重法来提高狼群中α狼的权重比例;最后利用改进灰狼算法的最优解作为BP神经网络控制器初始值并利用AMESim-MATLAB进行联合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于车身加速度的改善率达到39.5%。有效提高了互联空气悬架整车平顺性。

    2025年07期 v.44;No.365 1255-1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6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Stacking算法的汽车发动机罩性能快速预测

    唐稳生;聂昕;陈少伟;

    随着汽车研发周期不断缩短,传统的汽车结构设计手段很难满足市场的快速迭代。有限元仿真分析能够准确评估车辆结构性能,但耗费大量的计算时间和人工成本。针对上述问题,以某款汽车发动机罩为例,通过DOE试验设计在设计空间中选取样本点,利用Isight与Hypermesh构建了联合仿真分析流程,缩短了人工仿真周期;基于联合仿真数据,通过Stacking集成学习模型构建汽车发动机罩的性能预测模型,实现了对质量、扭转刚度、1阶模态的预测,并验证了预测模型的有效性。研究表明,通过机器学习方法构建预测模型,能够准确评估汽车发动机罩性能,为汽车结构的智能设计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2025年07期 v.44;No.365 1266-1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材料科学

  • 预结构装置对磁流变弹性体力磁性能影响

    李若冰;马山刚;金福宝;尹帅虎;粘晨辉;

    磁流变弹性体(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 MRE)是一种由弹性体基体和磁性颗粒构成的新型智能磁控材料。经预结构化处理可以提高MRE力磁性能,但目前针对MRE预结构化研究较少,工程上现常采用大磁场进行预结构化处理,不仅成本高而且利用率低。为此,该文设计了一款MRE预结构装置并探究其对MRE力磁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SOLIDWORKS建立仿真模型,其次进行理论分析与ANSYS电磁仿真,然后通过实验对理论模型进行修正,并探究装置对MRE力磁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观察MRE微观结构检验装置有效性。结果表明:本装置可为MRE提供0~1.5 T的可调磁场,满足MRE预结构要求且成本较低,磁场利用率可达到83.33%;通过引入漏磁磁阻对装置理论模型进行修正,修正模型可以准确表征MRE区域磁场强度,平均误差仅为0.88%;本装置可以有效提高MRE力磁性能,提升效果受磁性颗粒含量的影响。当颗粒含量为80%时,磁流变效应提升了54.68%,含量降至40%,提升效果明显增强,磁流变效应提升了91.79%;借助SEM电镜从微观结构的角度检验了装置的有效性,并探究了预结构装置对于MRE的作用机理。

    2025年07期 v.44;No.365 1272-1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5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 ]

航空、宇航工程

  • 顶模凹弧面高度对干涉配合铆接质量的影响分析

    侯红玲;黄涛;张丽蓉;吴浪;赵永强;

    铆接顶模随着服役时间的增加,顶模凹弧面由于多次冲击磨损而变大。为了研究铆接顶模凹弧面高度因损伤增大对铆接质量的影响,通过改变凹弧面高度不改变凹弧面半径近似模拟因损伤造成缺陷的凹弧面,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的方式,揭示了顶模凹弧面高度对干涉配合铆接质量的影响规律。运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铆接和剪切过程进行了模拟,并且通过试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顶模凹弧面高度的增加,镦头直径呈现增大的趋势,镦头高度呈现减小的趋势,接头的剪切强度逐渐增大;当顶模凹弧面高度不大于铆钉半圆头半径时,平均干涉量比顶模凹弧面高度大于铆钉半圆头半径时高38.1%。

    2025年07期 v.44;No.365 1281-1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4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预紧力影响下的复合材料螺接连接件失效安全性分析

    贾宝惠;方嘉晨;武涛;任鹏;

    为了研究预紧力对复合材料连接件拉伸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和仿真分析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连接结构展开失效强度安全性分析。通过复合材料连接件拉伸实验分析研究了预紧力(1~6 kN)对连接件拉伸性能的影响。搭建了参数化随机仿真模型模拟拉伸过程中工艺参数的分散性,并对复合材料连接件拉伸失效进行仿真。对连接件拉伸破坏和极限强度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基于威布尔分布的双可靠性指标安全强度评估方法,估计了特征强度、下限强度和不同可靠度置信度等级下的安全设计强度。结果表明:在1~6 kN内随着预紧力的递增,破坏载荷和极限载荷增加,较预紧力为1 kN时分别提高了18.7%和12.9%;比较双可靠性指标方法下的安全承载强度评估结果与安全系数法下的评估结果,不同预紧力下破坏安全承载强度和极限安全承载强度的平均值分别提高7.35%和20.51%,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减少了安全冗余设计,提高了材料利用率。

    2025年07期 v.44;No.365 1290-1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0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 ]

  • 《机械科学与技术》征稿简则

    <正>本刊由西北工业大学主办,1981年创刊,月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选定的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1)本刊刊登的学术论文主要包括:机械科学与技术的理论研究,设计计算,机构分析,实验研究,涉及机械工程的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CAD/CAM及机电一体化、学科发展前沿的领先成果。2)文稿的格式顺序是: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地址和邮编、中文摘要,关键词,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英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来稿时请附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姓名、学位、职称、联系电话、E-mail及通讯地址。

    2025年07期 v.44;No.365 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国际设备工程与管理》(英文季刊)征稿启事

    <正>《国际设备工程与管理》为学术性英文期刊(ISSN 1007-4546),季刊。现主管单位为工信部。由西北工业大学主办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设备工程与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它的特点是以工为主,工管结合;以机为主,机电结合。并涉及技术、经济及管理等方面的相关内容。本刊的报导重点是与设备相关的应用技术和工业管理等方面的相关学术论文。

    2025年07期 v.44;No.365 1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下载本期数据